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一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二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三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第一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二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三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四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一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二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第三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一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二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一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二部分)
- 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丙磺酸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一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二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三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二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四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一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二部分)
- 减阻剂在高风险管道上的应用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 (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一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的技术新动态
- 防气窜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二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一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二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动态
- 国际石油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回顾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一部分)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二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 (第一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第二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构建多维度管道巡防体系管控高后果区风险
- 管道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探究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三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四部分)
-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 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变形套管液压整形技术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四部分)
-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穿层体积压裂技术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纤维素纳米材料在油气行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孙金声院士团队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一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神奇的湍流减阻效应-加点高聚物就能让流体减阻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二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一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二部分)
- 南海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技术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一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二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堵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一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
- 详述固井前置液
- 国内新型油井水泥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及缓凝效果
- 油田工业当中消泡剂的应用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 (第一部分)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
- 浅析减阻剂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和增输效益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三部分)
-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一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三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二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一部分)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二部分)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工具(三)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及实践 (一)
- 深井、超深井固井特色水泥浆体系(二)
- 石油支撑剂是什么
-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油田开发过程中厚油层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研究
- 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的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 油基泥浆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
- 钻井完井过程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控制措施
- 浅谈PX 项目与我国石油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油气并举在石油开采中的作业分析
- 斯伦贝谢如何强化技术创新
- 页岩油深斜井技术新发展
- 油田注水用杀菌剂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 油田开发设计方法和老油田开发现状
- 引入新井身结构提高SAGD性能
- 关于油气勘探新技术与应用分析
- 海洋油气钻探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储层压裂新技术: 液化石油气无水压裂
- “大数据” 助力石油行业更高效
- 一种速溶无残渣纤维素压裂液
- 油田污水回用技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 历史悠久且最有效的堵漏剂产品:Diaseal M
- 贝克休斯ClearStar压裂液体系
- EOR三大技术现状与展望
- 页岩油气开发环保新技术 移动式膜分离技术提供高容量水循环利用
- 油田化学剂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 中东钻井技术新进展
- 页岩气开采新工艺:无水压裂
- 以聚合物为载体的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 深水钻井液关键外加剂优选评价方法
- 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应用
摘要
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是中国页岩油战略突破的重点领域,加强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和松辽等盆地页岩油钻井工程技术进展。包括大平台工厂化布井、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分井段“一趟钻”、水平井高性能钻井液、一体化地质导向等关键技术。对标北美先进页岩油钻井技术,分析了国内页岩油钻井在布井方式与井身结构、地质工程一体化及导向技术、钻井提速配套技术、钻井液及固井配套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持续推进大平台工厂化作业和优化井身结构、集成配套提速技术、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和加快新一代导向工具研发攻关等发展建议,以促进陆相页岩油钻井提速、降本、增效,引领页岩油革命工程目标实现。
美国页岩革命使得本土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大幅降低了对外原油依存度,实现了能源独立。通过“水平井+水力压裂”开发,页岩油产量实现快速增长,已成为美国原油产量的第一大来源。我国油气需求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22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3%。我国陆上页岩油资源量达283×108 t,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是中国页岩油战略突破的重点领域,加强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勘探开发实践及理论技术攻关,在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四川盆地侏罗系、松辽盆地白垩系、苏北盆地古近系等构造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积极进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个实现页岩油突破的国家。2023年我国页岩油产量突破400×104 t,再创新高,展现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石油矿权区陆相页岩油地质资源丰富,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量201×108 t,占中国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的71%,主体分布于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准噶尔等盆地。2023年中国石油陆相中-高成熟度页 岩油年产量391.6×104 t,呈现了良好勘探前景。
与美国页岩油不同,我国页岩油以陆相沉积为主,具有岩性、岩相变化快,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强,地层压力较低,黏土矿物含量高等特点。按照地质条件和沉积特征,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储集层甜点大致可划分为夹层型、混积型和页岩型3类。其中夹层型页岩油甜点的典型代表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混积型页岩油甜点的典型代表为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型页岩油甜点的典型代表为松辽盆地古龙青山口组。
2018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陇东地区开展页岩油国家示范工程建设,国家能源局先后批复设立了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和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本文通过总结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盆地3种甜点类型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进展,提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对推动页岩革命,加快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引领我国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进展
“十三五”以来,随着水平井技术进步和页岩油的规模开发,水平井数量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2019年以后中国石油页岩油水平井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石油完成页岩油水平井349口,支撑了页岩油产量的快速提升和钻井技术的进步。
1.1 陇东页岩油钻井关键技术进展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中的砂岩夹层为甜点,实现了陇东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探明了10×108t级的庆城页岩油大油田。2021年庆城油田页岩油产油量达到131.6×104t,率先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百万吨整装页岩油开发示范区,2023年页岩油产量207×104t,连续五年保持30×104t增长。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层为深色泥页岩中夹杂的粉砂-细砂岩,具有平面小规模、垂向多套发育的特征,且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塬地貌,钻井井场面积受限,环保压力大。通过持续攻关试验和现场实践,形成了大井丛立体式布井和小井场大井丛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
通过攻关大井丛水平井钻井技术,平台完钻井数不断提高。基于纵向多小层叠合、地表沟壑特征,以“井网一次部署、井距合理优化”为原则,优化布井方式和施工工艺,形成了非常规油藏井网优化技术以及大井丛、多层系、立体式布井模式。基于摩阻扭矩最小化思路,提出了“空间圆弧+分段设计”的轨迹设计方法,形成了大偏移距三维水平井井身剖面优化技术,优化出7段制剖面。通过大偏移距三维井身剖面及轨迹精细控制,优化水平段长度1500~2000 m,合理井距400~500 m,最大偏移距由1030 m提高至1266 m,平台井数持续增加,实现单平台储量动用最大化。华H100平台完钻31口井,创国内单平台最多水平井纪录,平均水平段长2008 m,平均钻井周期17.12 d,见图2。
攻关超长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水平段长度持续延伸。以甲酸钠、甲酸钾为钻井液关键添加剂,钻井液固相含量低、抑制性强,岩屑回收率达到90.4%,形成了强抑制防塌钻井液体系。解决了长裸眼段井壁坍塌难题,降低钻井摩阻扭矩,水平段延伸能力大幅提高,支撑超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针对部分水平井的水平段存在断层漏失带的难题,采用随钻堵漏技术和阻水型可固化纤维堵漏工作液及配套堵漏工艺,对漏层实现有效封堵和固化。通过“高润滑水基钻井液、断层堵漏工艺及超长水平井下套管”等技术攻关,水平段长度逐年提升,最长达到5060 m。
关键工具及钻井参数强化,钻井周期持续缩短。持续优选高耐磨PDC钻头、大功率长寿命螺杆、水力振荡器等关键提速工具,分段优化钻具组合,形成了以高耐磨PDC钻头与等寿命井下工具为核心的页岩油“一趟钻”技术。持续配套电动钻机、顶驱及大功率钻井泵等高性能钻完井设备,通过强化钻井参数,以“大钻压、大排量、高转速”激进钻井,建立学习曲线和提速技术模板。通过规模应用,1500m水平段钻井周期由初期的29.1d缩短至17.8d,水平段“一趟钻”比例由35.1%提高至54.9%,钻井提速效果显著。
研发高强韧性水泥浆体系,水平井固井质量逐年提高。通过持续优选增强增韧材料,优化水泥浆体系配方,形成了高强韧性水泥浆体系,与常规降失水水泥浆、韧性水泥浆相比,该体系水泥石弹性模量降低30%,抗压强度提高40%。优选高耐压防倒浮浮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漂浮接箍等关键工具,形成多漂浮下套管及二次漂浮技术。集成应用超长水平段安全固井技术,固井质量合格率由75%提高至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