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 凝点在石油管道输送中的应用
- 管道减阻剂在原油管道运输中的应用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四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一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二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三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第一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二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三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四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一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二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第三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一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二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一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二部分)
- 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丙磺酸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一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二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三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二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四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一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二部分)
- 减阻剂在高风险管道上的应用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 (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一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的技术新动态
- 防气窜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二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一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二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动态
- 国际石油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回顾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一部分)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二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 (第一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第二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构建多维度管道巡防体系管控高后果区风险
- 管道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探究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三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四部分)
-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 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变形套管液压整形技术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四部分)
-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穿层体积压裂技术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纤维素纳米材料在油气行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孙金声院士团队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一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神奇的湍流减阻效应-加点高聚物就能让流体减阻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二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一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二部分)
- 南海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技术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一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二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堵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一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
- 详述固井前置液
- 国内新型油井水泥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及缓凝效果
- 油田工业当中消泡剂的应用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 (第一部分)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
- 浅析减阻剂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和增输效益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三部分)
-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一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三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二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一部分)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二部分)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工具(三)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及实践 (一)
- 深井、超深井固井特色水泥浆体系(二)
- 石油支撑剂是什么
-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油田开发过程中厚油层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研究
- 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的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 油基泥浆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
- 钻井完井过程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控制措施
- 浅谈PX 项目与我国石油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油气并举在石油开采中的作业分析
- 斯伦贝谢如何强化技术创新
- 页岩油深斜井技术新发展
- 油田注水用杀菌剂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 油田开发设计方法和老油田开发现状
- 引入新井身结构提高SAGD性能
- 关于油气勘探新技术与应用分析
- 海洋油气钻探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储层压裂新技术: 液化石油气无水压裂
- “大数据” 助力石油行业更高效
- 一种速溶无残渣纤维素压裂液
- 油田污水回用技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 历史悠久且最有效的堵漏剂产品:Diaseal M
- 贝克休斯ClearStar压裂液体系
- EOR三大技术现状与展望
- 页岩油气开发环保新技术 移动式膜分离技术提供高容量水循环利用
- 油田化学剂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 中东钻井技术新进展
- 页岩气开采新工艺:无水压裂
- 以聚合物为载体的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 深水钻井液关键外加剂优选评价方法
- 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应用
摘要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及11-丙烯酰氧基十一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溴化铵(ADAB)为单体,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利用FTIR及1H NMR对PAA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M)∶n(AMPS)∶n(AA)∶n(ABAD)=21.8∶21.8∶54.4∶2,单体总用量20%(w),引发剂加量0.16%(w),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5 h。当PAAAA含量为1.5%(w)时,饱和盐水基浆的中压滤失量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分别为3.6,16.0 mL。经200 ℃老化16 h后,淡水基浆的中压滤失量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分别为9.0,26.8 mL。PAAAA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性能。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部地层进行,钻井工程中面临的高温高盐等问题不断增加。高温会使钻井液处理剂失效,而盐的侵入会影响钻井液性能,影响钻井过程的进行。降滤失剂作为钻井液的主要处理剂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于钻井液的性能、稳定井壁、提高钻井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现有降滤失剂主要包括天然改性类、合成树脂类和合成聚合物类。其中,天然改性类常以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树脂类主要以磺化酚醛树脂为主要原料;合成聚合物类多以乙烯基单体共聚物为主要原料,如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等。为提高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性能,可以考虑增加阳离子单体碳链长度,本课题组将常用的阳离子单体DMC替换为长碳链季铵盐单体11-丙烯酰氧基十一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溴化铵(ADAB)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AM,AA,AMPS,ADAB为单体,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了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利用FTIR,1H NMR等方法对PAA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测定滤失量优化了合成PAAAA的反应条件,同时考察了PAAAA在淡水和盐水中的降滤失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无水碳酸钠、AA:分析纯,成都市科隆化工试剂厂;
• AMPS、V-50: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膨润土:工业级,新疆中非夏子街膨润土有限责任公司;
• AM:工业级,江西昌九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ADAB:实验室自制。
• ZNS-5A型中压滤失仪:青岛海通达专用仪器有限公司;
• OWC-9508D型高温高压滤失仪:沈阳石油仪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Zata PALS 190 Plus型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美国Brookhaven公司;
• WQF52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Bruker AVANE HD 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布鲁克公司。
1.2 PAAAA的合成
按一定比例,将AM,AA,AMPS分别加入去离子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7,然后加入ADAB。通氮气30 min后,加入引发剂V-50,在55℃下恒温5 h。将反应后的聚合物溶液用无水乙醇沉淀,在8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聚合物PAAAA。
1.3 聚合物的表征法
采用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进行FTIR表征;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1H NMR表征。
1.4 降滤失性能评价
在100 mL淡水中加入0.24 g无水碳酸钠、4 g膨润土,高速搅拌20 min,养护24 h得到淡水基浆。在100 mL淡水基浆中加入35 g NaCl,养护24 h即得到饱和盐水基浆。
将提纯干燥后的PAAAA,加入上述基浆中,按GB/T 16783.1—2014规定的方法测定中压滤失量(FLAPI)(室温、0.69 MPa)和高温高压滤失量(FLHTHP)(180℃、3.5 MPa)。
2. 结果与讨论
2.1 表征结果
2.1.1 FTIR表征结果
图1为PAAAA的FTIR谱图。从图1可看出,3 458 cm-1处为N-H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2 933cm-1处为亚甲基C-H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60cm-1处为酰胺基团中C=O键的吸收峰; 1 536,1 402 cm-1处为羧酸基团-COO-的吸收峰;1 186, 1 039 cm-1处为磺酸基团-SO3-的吸收峰; 627cm-1处为季铵盐中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645~1 620 cm-1处未发现吸收峰,说明没有单体残留。
2.1.2 1H NMR表征结果
图2为PAAAA的1H NMR谱图。从图2可看出,化学位移δ=1.43处对应聚合物碳链上的亚甲基;δ=2.01处对应聚合物碳链上的次甲基;δ=1.30处对应AMPS中的甲基;δ=3.06处对应AMPS中与季C相连接的亚甲基;δ=3.36处对应ADAB中与N+相连的甲基;δ=3.58处对应ADAB中与N+相连的亚甲基;δ=3.97处对应ADAB中与氧原子相连的亚甲基;δ=1.60,1.10处分别对应ADAB中碳链两端和中间的亚甲基。结合FTIR和1H NMR表征结果可知,合成的聚合物分子结构符合预期。
2.2 合成条件的优化
2.2.1 单体比例的影响
在影响降滤失剂性能的各个因素中,单体比例尤为重要。通过单因素法研究单体比例对聚合物滤失性能的影响。
2.2.1.1 ADAB加量的影响
ADAB作为阳离子单体,其加量将影响PAAAA在淡水基浆中的滤失性能。图3为ADAB加量对PAAAA在淡水基浆中滤失量的影响。
从图3可看出,随ADAB加量的增加,FLAPI和FLHTH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加量为2%(x)时,FLAPI最低为8.4 mL,FLHTHP最低为30.4 mL。当加量超过4%(x)后,FLAPI和FLHTHP均明显上升。这是由于ADAB加量较少时,ADAB对黏土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当ADAB加量超过4%(x)时,PAAAA易形成凝胶,水溶性降低。因此,ADAB适宜的加量为2%(x)。
2.2.1.2 n(AM)∶n(AA)的影响
PAAAA分子结构中的吸附基团和水化基团影响PAAAA与黏土颗粒的吸附与水化性能。AM中的酰胺基团与黏土之间形成氢键吸附。AMPS与AA分别带有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能在黏土表面形成水化膜,增强黏土表面的负电性,从而提高黏土颗粒的稳定性,使黏土颗粒更好地分散在水中。
图4为n(AM)∶n(AA)对PAAAA在淡水基浆中滤失性能的影响。由图4可知,随n(AM):n(AA)的提高,FLAPI和FLHTHP基本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n(AM)∶n(AA)=20∶50时,FLAPI最小为7.0 mL,FLHTHP最小为36 mL。这是由于AM含量增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增大,但水化基团AA的减少使黏土颗粒表面的负电性降低,黏土颗粒间的斥力减弱,从而使得颗粒间容易产生聚并,小颗粒变为大颗粒,导致滤失量增大。因此选择n(AM)∶n(AA)=20∶50较适宜。
2.2.1.3 n(AMPS)∶n(AA)的影响
AMPS稳定性较好,对温度和离子不敏感,常用作抗温抗盐单体。AA水化性能较好,但抗盐性能不足。图5为n(AMPS)∶n(AA)对PAAAA在淡水基浆中降滤失性能的影响。从图5可看出,随n(AMPS)∶n(AA)的增加,FLHTHP一直增大,而FLAPI先减小后增大。这主要是因为AMPS基团较大,因此位阻效应较大,当含量过高时会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导致滤失量增大。但AMPS具有水化基团和磺酸基团,负电性较羧酸基团更强,可在黏土表面形成更厚的水化膜,增强黏土颗粒的电负性,抵抗盐对黏土表面双电层的压缩。为了提高PAAAA的抗温抗盐性能,选择n(AMPS)∶n(AA)=20:50较适宜。
综上所述,确定适宜的单体比例为—n(AM)∶n(AMPS)∶n(AA)∶n(ADAB)=21.8∶21.8∶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