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一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二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第三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一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二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一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二部分)
- 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丙磺酸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一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二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三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二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四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一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二部分)
- 减阻剂在高风险管道上的应用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 (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一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的技术新动态
- 防气窜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二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一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二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动态
- 国际石油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回顾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一部分)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二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 (第一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第二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构建多维度管道巡防体系管控高后果区风险
- 管道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探究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三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四部分)
-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 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变形套管液压整形技术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四部分)
-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穿层体积压裂技术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纤维素纳米材料在油气行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孙金声院士团队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一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神奇的湍流减阻效应-加点高聚物就能让流体减阻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二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一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二部分)
- 南海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技术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一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二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堵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一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
- 详述固井前置液
- 国内新型油井水泥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及缓凝效果
- 油田工业当中消泡剂的应用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 (第一部分)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
- 浅析减阻剂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和增输效益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三部分)
-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一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三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二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一部分)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二部分)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工具(三)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及实践 (一)
- 深井、超深井固井特色水泥浆体系(二)
- 石油支撑剂是什么
-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油田开发过程中厚油层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研究
- 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的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 油基泥浆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
- 钻井完井过程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控制措施
- 浅谈PX 项目与我国石油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油气并举在石油开采中的作业分析
- 斯伦贝谢如何强化技术创新
- 页岩油深斜井技术新发展
- 油田注水用杀菌剂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 油田开发设计方法和老油田开发现状
- 引入新井身结构提高SAGD性能
- 关于油气勘探新技术与应用分析
- 海洋油气钻探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储层压裂新技术: 液化石油气无水压裂
- “大数据” 助力石油行业更高效
- 一种速溶无残渣纤维素压裂液
- 油田污水回用技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 历史悠久且最有效的堵漏剂产品:Diaseal M
- 贝克休斯ClearStar压裂液体系
- EOR三大技术现状与展望
- 页岩油气开发环保新技术 移动式膜分离技术提供高容量水循环利用
- 油田化学剂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 中东钻井技术新进展
- 页岩气开采新工艺:无水压裂
- 以聚合物为载体的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 深水钻井液关键外加剂优选评价方法
- 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应用
2.结果与讨论
2.1表征
(1)红外光谱分析
对SBRM进行红外分析,红外谱图如图2所示。SBRM在3500cm-1处的吸收峰为功能单体MA中羧基的 -O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714cm-1为MA中羧基的 -C=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207cm-1为MA中 -C-COOH 的特征峰。1440cm-1为聚丁二烯分子链上 -CH2- 弯曲振动吸收峰;3068cm-1、3023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 -CH=CH2 的伸缩振动峰;756cm-1、698cm-1为单取代苯环 =CH- 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1600cm-1、1490cm-1为苯环 -CH=CH- 弯曲振动吸收峰;2930cm-1及2840cm-1处的吸收峰分别对应碳链中 -C-H- 键的不对称及对称伸缩振动。由此可知,SBRM的红外光谱中包含3种单体St 、PB和MA的特征吸收峰,说明3种单体可以聚合合成SBRM。
(2)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SBRM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化学位移δ 5.02处是PB中亚甲基(-CH2-)的特征质子吸收峰,δ 1.88是PB中次甲基(-CH-)的特征质子吸收峰;δ 1.32处是St 中亚甲基(-CH2-)的特征质子吸收峰,δ 1.43为St中次甲基(-CH-)的特征质子峰,δ 6.85~7.23和6.21~6.83处为苯环上5个质子的峰;δ 6.66是MA中次甲基(-CH-)的质子峰。综上,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SBRM。
(3)热重分析
为了评价SBRM的耐温能力,称取5mg的SBRM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从开始升温到SBRM分解的温度范围内,SBRM热解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45~220℃,主要为样品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升温后加热挥发产生的质量损失;第2阶段的热重曲线表明,在220~375℃的范围内,SBRM胶乳缓慢分解,质量损失率约为14%,主要是SBRM胶乳中低聚物的分解;第3个阶段在375~480℃,质量损失率约为64%,说明该温度为SBRM胶乳的热分解温度,此时SBRM胶乳的分子主链发生断裂分解。热重分析表明,合成的SBRM热稳定性较好,当温度高于375℃时,SBRM的主链才会发生分解。
(4)润湿性分析
SBRM的接触角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SBRM的静态接触角为47.1º,表明SBRM具有一定的水润湿性。这是由于SBRM表面存在羧基,羧基的存在使胶乳粉的亲水性提高,同时由于在SBRM合成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部分残留在SBRM中,从而使其水润湿性能提高。
(5)显微镜分析
为了明确SBRM在水中的分散情况,使用荧光数码显微镜观察了SBRM的分散情况,结果如图6所示。SBRM在水中能够均匀分散,未出现明显团聚现象,这是因为SBRM表面的羧基能促进胶乳粉在水中分散。
2.2 性能分析
(1)SBRM对固井水泥浆流动性的影响
在固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水泥浆能够提高泵送的效率。因此,通过水泥浆流动性测试来分析SBRM对固井水泥浆流动性能的影响。图7为实验室自制SBRM和市售丁苯胶乳XSBR水泥浆的流动性在90℃下的变化。可以看出,相比市售丁苯胶乳XSBR,实验室自制SBRM具有更好的流动性。随着SBRM用量的增加,水泥浆的流动性也相应增加,但当SBRM加量增至7%(质量分数,下同)时,水泥浆流动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胶乳粉为有机材料,加量过多会影响有机材料SBRM与无机材料水泥的相容性。从图7中可以看出,胶乳粉加量为5%时水泥浆流动性较好。
(2)SBRM对固井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加量的SBRM和XSBR对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分别测试了在90℃水浴养护48h条件下的水泥石抗压强度,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SBRM会降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在90℃下,SBRM加量为3%、5%和7%的水泥石抗压强度比空白水泥石分别降低10.9%、21.8%和31.9%。对比相同加量的XSBR,SBRM加量的水泥石抗压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满足固井施工要求。从加入SBRM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可以看出,SBRM加量为5%时,抗压强度损失较小,且水泥浆的流动性较好,满足固井施工要求。
(3) SBRM对固井水泥石应力-应变的影响
图9为空白水泥石、加量5%SBRM水泥石和加量5%XSBR水泥石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图9可知,对比空白水泥石和XSBR水泥石,SBRM水泥石在相同应变下对应的差应力小于空白水泥石和XSBR水泥石,SBRM水泥石具有更强的形变能力。通过三轴力学试验测试结果计算得到的空白水泥石的弹性模量为7.035GPa,加量5%的XSBR的水泥石弹性模量为5.901GPa,加量5%的SBRM的水泥石弹性模量为4.230GPa。相比于空白水泥石和XSBR水泥石,SBRM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39.8%、28.3%,表明加SBRM的水泥石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防止和缓冲了水泥环在井下应力作用下的开裂,有利于保持固井水泥环的长期密封完整性。
(4)SBRM对水泥浆稠化性能的影响
水泥浆的稠化性能是固井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图10是加量6%SBRM的水泥浆在90℃的增压稠化曲线。从图10可以看出,SBRM水泥浆的初始稠度低,稠化曲线走势平稳,基本呈直角稠化,未出现“包心”、“鼓包”现象,SBRM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稠化性能,能够满足固井施工作业要求。
(5) SBRM水泥石微观形貌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空白水泥石和SBRM水泥石中的微观形貌,结果如图11所示。与未加SBRM的空白水泥石截面微观结构相比,加入SBRM后,聚合物填充在水泥石中,与水化产物紧密连接,在水泥石之间形成能够约束微裂缝产生和发展、吸收应力的结构变形中心,从而提高水泥石弹性性能。
3. 结论
本文通过合成一种固井用SBRM来改善固井作业中水泥石脆性大的问题。SBRM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单体St、PB和MA可以聚合合成目标产物SBRM;通过热重分析、润湿性分析和显微镜观察可知,SBRM具有良好的耐温能力、亲水性和水分散性。SBRM的加量不高于5%时,SBRM可以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而SBRM的加量为5%时,SBRM可以在抗压强度损失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提高水泥石的弹性,同时SBRM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稠化性能。本研究合成的丁苯胶乳粉SBRM在油气井固井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