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 凝点在石油管道输送中的应用
- 管道减阻剂在原油管道运输中的应用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四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一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二部分)
-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三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第一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二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三部分)
- 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第四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一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二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第三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一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二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一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二部分)
- 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丙磺酸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一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二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三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二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四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一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二部分)
- 减阻剂在高风险管道上的应用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 (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一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的技术新动态
- 防气窜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二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一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二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动态
- 国际石油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回顾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一部分)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二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 (第一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第二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构建多维度管道巡防体系管控高后果区风险
- 管道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探究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三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四部分)
-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 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变形套管液压整形技术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四部分)
-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穿层体积压裂技术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纤维素纳米材料在油气行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孙金声院士团队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一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神奇的湍流减阻效应-加点高聚物就能让流体减阻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二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一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二部分)
- 南海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技术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一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二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堵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一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
- 详述固井前置液
- 国内新型油井水泥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及缓凝效果
- 油田工业当中消泡剂的应用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 (第一部分)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
- 浅析减阻剂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和增输效益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三部分)
-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一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三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二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一部分)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二部分)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工具(三)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及实践 (一)
- 深井、超深井固井特色水泥浆体系(二)
- 石油支撑剂是什么
-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油田开发过程中厚油层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研究
- 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的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 油基泥浆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
- 钻井完井过程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控制措施
- 浅谈PX 项目与我国石油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油气并举在石油开采中的作业分析
- 斯伦贝谢如何强化技术创新
- 页岩油深斜井技术新发展
- 油田注水用杀菌剂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 油田开发设计方法和老油田开发现状
- 引入新井身结构提高SAGD性能
- 关于油气勘探新技术与应用分析
- 海洋油气钻探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储层压裂新技术: 液化石油气无水压裂
- “大数据” 助力石油行业更高效
- 一种速溶无残渣纤维素压裂液
- 油田污水回用技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 历史悠久且最有效的堵漏剂产品:Diaseal M
- 贝克休斯ClearStar压裂液体系
- EOR三大技术现状与展望
- 页岩油气开发环保新技术 移动式膜分离技术提供高容量水循环利用
- 油田化学剂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 中东钻井技术新进展
- 页岩气开采新工艺:无水压裂
- 以聚合物为载体的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 深水钻井液关键外加剂优选评价方法
- 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应用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合成单体,以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水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PAASDA)。利用FTIR, 1H NMR, DTA-TG, SEM等方法对PAASDA的结构和热稳定进行了表征。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为:m(AM):m(AMPS):m(SSS):m(AA):m(DMDAAC)=30:40:8:15:7,引发剂用量0.6%(w)。高温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水基浆中PAASDA加量为2.0%(w)时,可抗180℃高温;在不同老化温度下滤失性能均比其他磺化降滤失剂优异;在复合盐水聚磺钻井液体系中,老化后滤失量为2.2mL,高温高压滤失量为8.2mL,相比常用抗盐降滤失剂,滤失量可降低72.7%,降滤失效果更佳。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油气勘探逐渐进入更深的地层。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可以悬浮岩屑,冷却钻头,控制地层压力。目前国内外的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主要以改性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降滤失剂为主。其中,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由于具有优良的配伍性、吸附性及稳定性等优点,将成为今后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
深井高温会导致常规降滤失剂交联或降解,使钻井液流变性能和滤失量无法控制。高压会对钻井液密度产生影响,使井壁失稳、塌陷和压差卡钻。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性能优良的钻井液降滤失剂。Huang等用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合成的降滤失剂在淡水基浆中高温老化达到240℃,DMDAAC的阳离子性保证了聚合物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吸附基团,带有刚性苯环结构的SSS由于具有磺酸基团及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增强了降滤失剂的抑制性和热稳定性。全红平等用AM/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丙烯酸(AA)/SSS合成的降滤失剂中引入的AA中含有羧基,可增加水化基团吸附能力,提高聚合物降滤失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以AA,AMPS,SSS,DMDAAC,AM为原料,(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抗温、抗盐、强抑制性降滤失剂PAASDA。利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合成PAASDA的适宜条件,同时采用FTIR, 1H NMR, DTA-TG, SEM等方法分析了PAASDA的结构和降滤失性能。
1.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AM,AA,(NH4)2S2O8,NaHSO3,CaCl2,NaCl,甲酸钠,无水碳酸钠,无水乙醇:AR,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AMPS:工业品,塞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DMDAAC:60%(w)水溶液,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SSS:工业品,上海笛博化学品技术有限公司;
二级膨润土:新疆中非夏子街膨润土有限公司;
磺化降滤失剂(SMP-3)、抗盐降滤失剂(HL-60)、提黏剂(PAC-HV)、辅助提黏剂(CMS)、稀释剂(SMT)、阳离子乳化沥青粉(FT-1)、超细目碳酸钙粉(QS-2)、重晶石:工业品,任丘市高科化工有限公司。
WQF52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ZNS型常温中压滤失仪:青岛宏祥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Bruker AVANCE Ⅲ HD 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布鲁克公司;
STA-449F3型热重-热差同步分析仪:德国NETZSCH公司;
QUANTA-450型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
GGS42-2型高温高压滤失仪:青岛同春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NDJ-8S型数字黏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 PAASDA的合成
在室温下,将2.57g AMPS,1.29g AA,0.69g SSS加入烧杯,用20mL纯水使它们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30%(w)至溶液pH=7。再将1.0g DMDAAC 60%(w)和3.43g AM依次加纯水中,搅拌均匀使所有单体完全溶解。再加入0.034g (NH4)2S2O8 和0.017g NaHSO3作为引发剂,搅拌均匀,通氮气10min,用保鲜膜密封,放入50℃的恒温水浴锅中,反应6h后,得到透明胶状聚合物。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剪切造粒,烘干研磨得白色粉末即为PAASDA。
1.2.2 结构表征
采用红外光谱仪对PAASDA进行FTIR光谱分析,波数范围为500~4000cm-1,分辨率2cm-1,扫描次数为16,KBr压片。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降滤失剂PAASDA进行1H NMR表征,结合FTIR光谱确定分子结构。
1.2.3 高温稳定性分析
采用同步综合热分析仪对降滤失剂PAASDA稳定性进行考察,氮气氛围,升温区间50~450℃,升温速率10℃/min。
1.2.4 钻井液基浆的配置
按Q/SH 0049-2007规定的方法配置钻井液基浆。在10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4g无水碳酸钠和40g钠膨润土,高速搅拌20min后,养护24h,即得盐水基浆。复合盐水聚磺钻井液的配方见表1.
1.2.5 降滤失性能及流变参数评价
按GB/T 16783.1-2014规定的方法测试降滤失性能。
滤失实验:将试样加入不同基浆中,采用中压滤失仪测定常温中压滤失量(FLAPI),实验条件为室温、0.69MPa;采用高温高压滤失仪测定高温高压滤失量(FLHTHP),实验条件为180℃、3.5MPa。
老化实验:采用滚子加热炉对不同基浆进行高温老化处理,考察基浆热稳定性能,老化温度200℃,氮气氛围下老化16h。
1.2.6 微观滤饼形貌
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微观形貌。
2.结果与讨论
2.1 降滤失剂PAASDA合成条件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法,以淡水基浆为测试样,降滤失剂加量为基浆质量的0.6%,以FLAPI为评价依据,确定最优合成条件。
2.1.1 单体配比
采用三组单因素实验优化单体配比。固定m(SSS):m(DMDAAC):m(AA),考察m(AMPS):m(AM);固定m(AMPS):m(AM):m(AA),考察m(SSS):m(DMDAAC);固定m(AMPS):m(AM):m(SSS):m(DMDAAC),考察AA的加量。
2.1.1.1 AMPS与AM配比
AM起主链骨架的作用,在单体配比中所占比例较大;AMPS引入共聚物中会显著改善共聚物的抗温抗盐性能。固定m(SSS):m(AA):m(DMDAAC)=8:15:7,考察m(AM):m(AMPS)对PAASDA在淡水基浆中降滤失性能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m(AM):m(AMPS)的减小,PAASDA在淡水基浆中的滤失量先降低后增大,说明AMPS对PAASDA的降滤失性能影响较大。这是由于AMPS单体上含有磺酸基团,且AMPS聚合活性高,能够参与反应,所以随着AMPS加量的增加,磺酸基团增多,使得聚合物水化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钻井液的造浆性能,进而降低在淡水基浆中的滤失量。但当AMPS的加量超过40%(w)时,滤失量有所上升,这是由于AMPS过度聚合引起的,考虑经济成本,确定最优比例m(AM):m(AMPS)=3:4,AMPS加量为40%(w)。
2.1.1.2 SSS与DMDAAC配比
SSS含有磺酸基团和刚性结构苯环,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DMDAAC是季铵类阳离子单体,能增强聚合物在黏土颗粒上的吸附能力。固定m(AM):m(AMPS):m(AA)=6:8:3,考察m(SSS):m(DMDAAC)对PAASDA在淡水基浆中降滤失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改变m(SSS):m(DMDAAC),PAASDA在淡水基浆中部分出现絮凝现象,这是由于DMDAAC含有阳离子,而黏土颗粒一般带有负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黏土与聚合物相互吸附。当DMDAAC加量较多时,PAASDA分子中阳离子含量较高,使得黏土颗粒过多的吸附在聚合物上,发生聚集絮凝。当DMDAAC加量为7%(w)时,聚合物上的阳离子和黏土颗粒适度絮凝,FLAPI最低,所以确定DMDAAC加量为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