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一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第二部分)
-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第三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一部分)
- 新型温度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堵漏剂合成与评价(第二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一部分)
- 化工管道运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二部分)
- 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丙磺酸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一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二部分)
- 管道流量计量技术挑战与展望(第三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一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二部分)
- 海洋软管应用技术与展望(第四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基于蒙脱石修饰的深层页岩封堵剂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一部分)
- 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评价 (第二部分)
- 减阻剂在高风险管道上的应用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用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 (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能源安全战略下中国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临界水对重油改质中多环芳烃生成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耐高温两性离子型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合成及其缓凝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一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二部分)
- 稠油水环输送管道再启动压降特性分析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的技术新动态
- 防气窜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水泥大温差缓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新动态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
-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二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一部分)
- 非常规油气固井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第二部分)
- 石油钻井行业技术动态
- 国际石油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回顾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一部分)
-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第二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 (第一部分)
- 新型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适用性分析(第二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吉木萨尔页岩油井水泥环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构建多维度管道巡防体系管控高后果区风险
- 管道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探究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三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一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二部分)
-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第四部分)
-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 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变形套管液压整形技术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第四部分)
- 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穿层体积压裂技术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超支化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纤维素纳米材料在油气行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孙金声院士团队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 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一部分)
- 动态压力固井用疏水缔合聚合物防窜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 聚合物降滤失剂PAAAA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第二部分)
- 神奇的湍流减阻效应-加点高聚物就能让流体减阻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一部分)
- 油井用复合低温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二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 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的合成及其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第二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一部分)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第二部分)
- 南海深水油气开采风险识别及安全控制技术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一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二部分)
- 中国陆上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现状及展望(第三部分)
- 石油钻井堵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一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 钻井工程血液-钻完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
- 详述固井前置液
- 国内新型油井水泥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及缓凝效果
- 油田工业当中消泡剂的应用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 (第一部分)
- 微交联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 抗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进展(第三部分)
- 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
- 浅析减阻剂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和增输效益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三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部分)
- 井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一部分)
- 耐温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一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二部分)
- 抗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三部分)
-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一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三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二部分)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第一部分)
- 可降解微交联减阻剂的开发及应用(第二部分)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工具(三)
- 深井、超深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及实践 (一)
- 深井、超深井固井特色水泥浆体系(二)
- 石油支撑剂是什么
-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液化石油气(LPG)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乳化原油破乳机理的研究
- 油田开发过程中厚油层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研究
- 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的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 油基泥浆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
- 钻井完井过程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控制措施
- 浅谈PX 项目与我国石油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油气并举在石油开采中的作业分析
- 斯伦贝谢如何强化技术创新
- 页岩油深斜井技术新发展
- 油田注水用杀菌剂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 油田开发设计方法和老油田开发现状
- 引入新井身结构提高SAGD性能
- 关于油气勘探新技术与应用分析
- 海洋油气钻探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储层压裂新技术: 液化石油气无水压裂
- “大数据” 助力石油行业更高效
- 一种速溶无残渣纤维素压裂液
- 油田污水回用技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 历史悠久且最有效的堵漏剂产品:Diaseal M
- 贝克休斯ClearStar压裂液体系
- EOR三大技术现状与展望
- 页岩油气开发环保新技术 移动式膜分离技术提供高容量水循环利用
- 油田化学剂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 中东钻井技术新进展
- 页岩气开采新工艺:无水压裂
- 以聚合物为载体的三次采油技术研究
- 深水钻井液关键外加剂优选评价方法
- 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应用
摘要
油井水泥具有脆性,其弹性形变能力不足,对外部载荷的抵抗能力差,阻碍了油气井固井技术的发展。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合成了一种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弹性材料。以聚丁二烯(PB)、苯乙烯(St)为原料,以顺丁烯二酸(MA)为改性单体,m(PB):m(St):m(MA)=6:2:1,在70℃下反应7h,经干燥、研磨后得到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SBRM)。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热重分析仪、水润湿性测试和显微镜表征了SBRM的结构,分析了SBRM的性能。经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明了合成产物为SBRM;由热重分析可知,合成的SBRM热稳定性较好,当温度高于375℃时,SBRM的主链才会发生分解;SBRM的接触角为47.1°。按照配方1{G级油井水泥+2%降失水剂(SWJ-1)+1%分散剂(SXY),水泥浆水灰比为0.44,均为质量比,下同}配制空白组水泥浆,按照配方2 {G级油井水泥+2%降失水剂(SWJ-1)+1%分散剂(SXY)+3%/5%/7% SBRM,水泥浆水灰比为0.44}配制丁苯胶乳粉水泥浆,按照配方3{G级油井水泥+2%降失水剂(SWJ-1)+1%分散剂(SXY)+3%/5%/7%市售丁苯胶乳(XSBR),水泥浆水灰比为0.44}配制市售阴离子丁苯胶乳水泥浆,进行水泥浆性能测试。然后分别在90 ℃条件下养护48 h进行水泥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BRM能够较好地分散在水泥中,同时能够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水泥石的弹性,丁苯胶乳粉水泥石弹性模量较空白水泥石弹性模量降低了39.8%,较市售丁苯胶乳粉水泥石弹性模量降低了28.3%。微观形貌分析表明:SBRM填充在水泥石内部孔隙中能提高水泥石的致密性,缓解外部冲击能力,从而提高水泥石弹性。
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具有先天脆性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施工性能和材料性能,常用于油气井固井。然而,在油气井开采作业过程中,受到固井后续施工以及地下岩层复杂作用力的影响,脆性水泥石容易产生微裂缝甚至破碎的问题,不利于后续油气的开采和增产。同时,油气井会进行多次挺注开采,,而地下储气库会进行多次注入和采出,因此,水泥浆在井下固化后需要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来缓冲应力。若变形能力不足,将导致油气井层间封隔失效,从而影响油气井的使用。硅酸盐水泥在固化后会出现一些孔隙和微裂缝,随着应力的作用,水泥石的微裂纹将会进一步扩展,形成更大的裂纹,容易造成水泥环层间封固能力减弱,给后续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
工程上通常通过加入弹性材料来缓解水泥石易产生微裂缝、水泥环密封完整性失效等问题。目前使用较多的弹性材料主要有橡胶粉和胶乳。橡胶粉通常为惰性材料、表面疏水,与水泥浆相容性较差,同时加量较大时水泥浆会产生沉降。因此,橡胶粉在水泥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液体胶乳在油井水泥中使用广泛,但存在储存稳定性差、耐温性不强,在混浆时存在易破乳、易起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液体胶乳进行性能改善并进行固化制粉。丁苯胶乳粉能够有效避免液体胶乳使用时的破乳起泡等问题,能大大提升丁苯胶乳的运输储存便捷性,从而拓宽丁苯胶乳的应用前景。
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改善水泥石脆性的丁苯胶乳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丁二烯(PB)、苯乙烯(St)为原料,以顺丁烯二酸(MA)为改性单体,m(PB):m(St):m(MA)=6:2:1,在70℃下反应7h,经干燥、研磨后得到阴离子型丁苯胶乳粉(SBRM)。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热重分析仪、水润湿性测试和显微镜表征了SBRM的结构,分析了SBRM的性能。SBRM作为提高油井水泥弹性性能的关键材料,能缓解固井水泥石脆性大的问题。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WQF520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
> Bruker Ⅲ HD 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DSC823 TGA/SD-TA85/e型热重分析仪;
>KRUSS DSA30S型界面参数一体测量系统;
>AMG EVOSFL型无目镜倒置荧光数码显微镜;
>NYL-300型压力试验机;
>RTR-1500型三轴岩石力学测试仪;
>Phenmo pro X型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苯乙烯(St)、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过硫酸铵(APS)、氢氧化钠(NaOH)、顺丁烯二酸(MA),均为分析纯,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 聚丁二烯(PB),工业级,购自北京燕山石化有限公司;
* 市售丁苯胶乳(XSBR),工业级,购自佛山今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G级油井水泥,购自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降失水剂(SWJ-1)、分散剂(SXY)和消泡剂(X60L)由胜利油田钻井所提供;
* 去离子水和自来水由实验室自制。
1.2 合成
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丁苯胶乳粉(SBRM)。称取48.0g St和16.0g PB置于烧杯中,将2.4g SDS用50.0g去离子水溶解后加入上述烧杯中,使用乳化机6000r/min乳化分散2min,然后转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取1.2g APS引发剂,用50.0g去离子水溶解后滴入三口烧瓶中。将8.0g MA用50.0g去离子水溶解后,再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节pH=8后滴加于三口烧瓶中,然后在70℃下反应7h,得到乳白色液体产物SBRM,随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研磨后得到固体SBRM。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1.3 表征与性能测试
(1)丁苯胶乳样品表征
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波长4000~400cm-1范围内SBRM的吸收峰;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SBRM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SBRM的热稳定性能,升温速率为20℃/min,测试温度为0~800℃;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SBRM的水润湿性;采用荧光数码显微镜观察SBRM的水分散性。
(2)水泥浆性能测试
参照GB/T 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和GB/T 19139-2012油井水泥试验方法,按照配方1{G级油井水泥+2%降失水剂(SWJ-1)+1%分散剂(SXY),水泥浆水灰比为0.44,均为质量比}配制空白组水泥浆,按照配方2 {G级油井水泥+2%降失水剂(SWJ-1)+1%分散剂(SXY)+3%/5%/7% SBRM,水泥浆水灰比为0.44}配制丁苯胶乳粉水泥浆,按照配方3{G级油井水泥+2%降失水剂(SWJ-1)+1%分散剂(SXY)+3%/5%/7%市售丁苯胶乳(XSBR),水泥浆水灰比为0.44}配制市售阴离子丁苯胶乳水泥浆,并在90℃条件下测试SBRM的流动度和稠化性能。
(3)水泥石性能测试
参照GB/T 19139-2012油井水泥试验方法,按照水泥浆性能测试中的3种配方配制水泥浆。在90℃条件下养护48h后测试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