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低油价下美国相关企业的生存策略

        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没过去,2014年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集体性暴跌又不约而至,其风险让美国油气企业和金融财团喜忧迥异。

“防火墙”难阻油价暴跌冲击

        尽管美国市场化程度很高,但不少实体油气企业仍不能同时精湛地运作“战术定价”和“战略定价”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前者是指用现有合同和订单进行管理,后者需要拥有前瞻性的资产配置能力。

        虽然美国有发达的大宗商品等金融交易工具及其市场,但在对冲避险操作中,只有部分企业会关注全部产品的风险,另一部分企业只考虑对其前三大产品的风险敞口进行管理,还有一部分则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进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冲工具与风险敞口”错配。

       有一些油气企业在NYMEX等市场建立了原油或成品油对冲仓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油价持续下跌,一些仓位的陆续到期,使企业营业收入的风险敞口完全暴露在油价下跌的直接冲击下,加上“对冲工具与风险敞口”错配的问题,一些实体油气企业正被加速拖入亏损的漩涡。因此,重新构建对冲仓位,配置避险屏障成为油气企业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其中,大陆资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和小型油企American Eagle Energy等公司都急于将已经到位的对冲仓位获利了结,变现盈利的头寸,以应对低油价对未来石油生产的对冲,而不是要等到价位保护仓位耗尽;而依欧格资源公司(EOGResources)、阿纳达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和诺布尔能源公司(Noble Energy)等企业根据油价模型测算,买入类似看涨期权的组合性交易工具,重新以每桶90美元或更高的价格来对冲2015年的部分产出。依欧格资源公司和戴文能源公司等企业除了保持原有避险配置的头寸外,还在谋划重组更大规模的对冲仓位,进一步优化“对冲工具与风险敞口”间的资产组合。

倒闭违约风险传向金融体系

       不太走运的是那些采用了常用但风险较高对冲策略的企业。它们原本试图用卖出油价看跌期权获得偿付的期权费去对冲购买油价上涨后的风险,如选用了类似“costless collar”等交易工具。但这些原用来避险的交易工具却吃掉达美航空和西南航空等多家美国大型航空公司因燃油价格下跌带来的部分收益资金。2012年,达美航空收购了费城附近一家炼油厂,想使其成为降低油价风险的工具,但金融对冲工具与风险敞口间的错配消除了收购炼油厂带来的收益。但达美航空发言人Trebor Banstetter仍表示,公司对油价跌势并不意外,且已做好准备在必要时履行金融义务。

        由于油价下跌,经营中的现金流逐渐枯竭,贷款人被迫切断资金链,这使一些仅有数千万美元债务的石油公司WBH Energy LP及合作伙伴只能选择申请破产保护。由于这类企业没有对油价下行做好足够准备,又出现“投资与融资”错配,其资产负债表十分难看。特别是中小页岩油气开发商,没有在商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资产组配的足够能力,风险敞口直接外露。因此,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称,美国的18个页岩油产区中只有4个产区的页岩油公司可勉强保持不亏损。“投资与融资”错配正在将中小页岩油气开发商的倒闭趋势推向高潮。

        从违约情况看,截至2015年1月6日当周,包括炼油厂、原油开采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产业资本对更低油价的预期创下3年来的新高。减少或终止投资已成趋势,部分公司宁愿支付罚金也要提前结束设备租赁合约,使原油开采商和设备租赁商的闲置设备数量创1991年以来新高,持续打击着融资租赁商,并正在将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期间,Baker Hughes从2014年10月开始被迫陆续封存钻机,在随后的4个月里已闲置近130座石油钻井平台(占总数的8%).

“巨鳄”浑水中翻滚乱中取利

        而原本早该退出实体油气经营的一些金融财团,利用制度收紧前最后的“晚宴”时机,逆势扩大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花旗集团,不仅没有执行“多德—弗兰克法案”,而且在2014年夏秋之季还收购了德意志银行的金属、油品和电力业务,第四季度又要收购瑞信的基本金属和贵金属、煤炭、铁矿石、货运、原油和油品业务,以及美国和欧洲的天然气业务,致使其迅速成为大宗商品领域的金融“巨鳄”。这是在市场混乱中取利的一类。

         可见,油价暴跌和两组资产错配,让美国企业有着不同境遇。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信昌卓润官方网站:www.zoranoc.com